上一张 下一张

行业新闻

全程风险控制模式下的大件运输一体化解决方案

文章来源:日安物流 发布日期:2015-06-06

节选自《物流行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报告(2013—2014)》

 

  自贡三辰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公司经过15年市场的历练已发展成为一家集供应链咨询设计与信息化实施,整合多种运输方式提供多式联运、仓储及配送服务的专业化现代物流企业。

  创新成果产生背景

  自贡三辰实业在全程风险控制下的大件运输一体化创新,既是大件运输对管理信息技术的行业需求,也是自身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求。

  随着国内装备制造业不断的技术改进与设计能力的不断提升,企业中的大件产品超限程度越来越大,且大件产品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都导致大件运输风险控制难度不断的加大,传统模式下的大件运输方案并不能适应未来的大件运输需求。如何设计能够满足大件运输全程风险管控、能够服务于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发展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已经成为摆在大件运输企业面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无论是生产制造企业还是物流企业,如何对自身物流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如何实施管理和决策,以期用最小的成本带来最大的效益,都是其所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与其他系统不同,在大件运输物流系统中,大量的信息不仅随时间波动,而且还依赖于气象和经济条件,具有不稳定性。因此,风险控制管理和决策作业与活动,需要实时实地的分析各种条件,并在最短时间内,给出最佳实施方案。诸如车辆、车板、辅助运输资源的使用、运输路线的选择、工作计划的拟订、人员的安排、应急决策、需求和成本的预测、系统的控制等,都需要实时优化。而在大件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自觉运用智能规划理论和方法,实现管理和决策的最优化、智能化,可以最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信息化技术已演化成为现代物流企业大件运输一体化方案设计和管控的核心组件。

  随着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的逐步成形,物流企业在大件运输作业中的风险管控能力和一体化服务设计能力变成了两业联动发展的迫切需求。制造业不仅迫切地需要物流企业提供生产流程的深度整合,对产品流通过程中的风险管控及产品交付后的各类信息反馈产生了更大的需求。从事大件运输的物流企业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深入制造企业,融入生产环节与结合客户产品特性提供一体化的全程物流方案设计已成为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加强联动发展的一种必然手段。

  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运作的核心在于物流资源整合。但由于社会化资源发展普遍落后且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已经出现因资源的可靠性、安全性等因素带来的合同欺诈违约、货物损毁等事件。使得物流企业对社会化资源的整合利用,合作共赢持有既需要又害怕的观望态度。对于社会化资源的掌控与约束已然成为物流企业管理中的重点。在公路物流运输环节中经常使用个体性质的社会化车辆资源,即便大件物流企业与之签订了合同,但合同约束力却十分薄弱且无控制力度。此外,部分物流运输社会化重复分包也会带来大件运输的安全质量控制与社会化资源的管理控制双重风险。所以,对社会化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约束与掌控已成为物流企业管理中的重点和物流行业的一个新课题。

  创新成果主要内容

  通过以项目流程标准化为主轴,信息技术全流程应用为支撑,以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为推进力,在项目全程风险控制为核心的创新纲领下,三辰实业有限公司在大件运输物流中分别以项目执行前、执行中和执行后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体化的管控体系设计,利用技术和管理手段在加强风险识别和控制上做出了重点创新与突破。以三辰实业有限公司电站锅炉设备成台套运输业务为例,介绍大件运输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在传统模式下,对于电站锅炉设备成台套运输项目或其他大件项目执行前,前期路勘工作一般由承运方成立由经验丰富的驾驶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组成的专项小组,由小组各成员对项目执行中具备基础通行条件的多条路线进行事先的路堪,通过纸质媒介以文字化的形式对多条线路的相关通行问题进行收集,并对运行线路进行优化选择,对运输成本进行最优化测算和对运输工具的使用进行合理安排。传统模式下的项目路勘工作能对当前执行项目的可运行线路、路线通行条件及大部分的通行障碍进行充分的分析与测算,并对项目的顺利执行形成充分的保障。

  但在传统模式下的路勘工作通常存在着高人力资源投入,路勘数据纸质媒介存储不易形成系统化和成体系的信息化归档与整理等缺点。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传统的路勘工作时常不能系统、全面地反映运行路线中的问题,也无法通过计算机进行海量数据的大规模系统演算与分析来对后期相同流向或相似项目的执行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与决策判断。

  公司发现传统模式下路勘工作这些缺点后,经过经验积累与不断尝试,最终公司使用技术化手段来解决项目执行前期路勘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如扩大信息面多渠道、全方位收集在途相关信息与系统化整理信息、分析问题等。其主要方式如下:

  项目产品数据的收集。公司向电力设备制造企业提供物流服务15余载。通过长年的项目执行,对不同类型电力发电机组产品特性、机组部件特点和特殊物流要求都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行业知识。在每一个项目执行前均对该项目机组型号所对应的部件的结构、尺寸与配载方案了然于胸。但每个项目执行之前公司仍将对该项目的所有部件尺寸、重量及扩散生产厂家等基础信息进行预先的收集与整理,甄选项目中的最大、最长、最宽、最重部件尺寸与重量及超限部件在项目中所占比例,为线路勘察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

  运行线路数据收集。项目执行前对可通行道路进行梳理,选择出适合道路并派车派员进行道路预勘,通过GPS轨迹记录仪与第三方软件(常用软件如Houda hGPS等)的配合,全程收集线路中(如里程及海拔高度分布)等线路相关数据文件。

  通行难点数据收集及数据化汇总。在路勘途中,对路面坡度、弯度、宽度、路桥涵洞高度等通行过程中出现可能造成装货车辆通行障碍的路况进行实地数据测量与收集,并对道路障碍物使用与GPS轨迹记录仪匹配过系统时间的相机进行拍照留存,以便后期将现场实景匹配到路堪记录数据中。

  途经地的道路通行要求及其他相关数据收集。在路勘途中对途经地的道路通行要求、监护行驶手续办理方式及收费标准、路桥承载等相关依据进行收集、记录,为线路选择方案提供了更多的辅助信息,并对途中第三方提供的物流配套服务数据,如补胎、送油、维修、医疗、紧急施援等服务商按每100千米为1单位尽可能细致地进行收集,以确保该线路在选用后,方便为在途运输车辆提供配套服务。

  最优化测算。通过对项目运输线路的数据收集,路勘小组将所有收集到的数据资料以“天”为计量单位通过互联网向公司数据中心进行实时的数据反馈,数据中心同样按“天”为计量单位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归档、整理并导入公司数据测算模型。路堪工作完成后通过导入的数据,按照公司建立的数据测算模型,做行车路线、参考油耗、行驶速度等数据计划分析与测算。

  同时对运行线路进行路障标注、物流配套服务标注以及注意事项备注等,建立系统视觉化呈现。

  生成有效执行报告。通过前期的项目可执行线路路勘路查,收集相关数据导入公司数据测算模型,生成了路勘报告书,经项目执行部门与分管领导核准,最终确定项目执行时的最优化方案与备选方案。依据执行报告的选择与核准,确保了公司每个执行项目方案均具有实用性、科学性及低成本运作的特性,从而成为项目执行的标准化依据。

  通过以上工作的实行,公司的大件运输物流项目执行方案具有数据精确、信息涵盖面广的优点,避免了传统路勘工作中多专业人员参与,高成本的路勘费用换来的数据信息量少、人为性失真、测算精度差、不易保存等缺点。而且,可以使非专业人员经简单培训后即可完成全程路勘工作。同时,该执行方面的数据收集信息涵盖面广、运行难点标注清晰、注意事项及各类配套第三方物流服务信息比较完备。

  加上后期项目执行后,对项目实际运行数据整理归档和系统化,对今后相同流向或重叠路线的项目执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公司的项目流畅执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传统模式下,在项目方案实施前,公司通常被动接受电力设备制造企业运输任务安排。常常出现因不了解生产计划而造成的车辆到位不及时,配载方案执行变故多,从而产生了成本增加、配载方案得不到完好执行等诸多影响。对整个项目执行造成了阻碍也增加了公司的运行成本。为此,三辰公司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和整理,通过对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内部生产流程及交付发运流程的深入了解,与制造企业进行积极沟通,利用流程管理再造方式解决了该问题。

  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的提前对接。为解决被动接受任务的局面,公司与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就生产计划的相互通联达成共识:当月自制造企业处取得次月生产计划,对生产计划中各生产部件的生产排程纳入次月工作计划并分配相应的员工予以生产跟踪。通过对生产计划排程的跟踪,公司可提前预知项目生产计划情况,并对相应的产品生产进程予以记录。车辆根据跟踪记录由调度员提前安排转运、入库、发运等各项工作。

  生产计划的检验与反馈。对于生产计划的跟踪记录,公司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对自己所属项目进行全程的记录并录入公司ERP系统,ERP系统同时也通过数据接口或用户账号VPN登录方式将实时的生产情况反馈给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客户根据公司的生产跟踪报表情况对生产车间或扩散制造企业进行催交或验收。

  产品外包装检验与反馈。公司安排车辆到客户车间或制造分厂提取运输大件时,驾驶员和项目管理人员按客户要求对车间或制造分厂生产的成品外包装进行初步检验。

  如产品外包装不符合客户要求,则对产品分包号进行记录,同时拍照留存。产品包装与客户要求差距较大时,现场通知客户相关管理部门至现场进行复检。差距较小时,产品不予发运,直接入库到公司库房,并通过ERP系统反馈给客户管理部门进行集中复检后再行发运。

  通过计划安排产品流向。因公司物流运输业务主要以项目总包方式承接业务,故公司长期面临同时执行各不同流向的项目情况。在本成果未实施前,公司采用项目单独执行的方式,即同流向不同项目间不混装配载,同时,不同项目的项目管理员间也无信息交换。这种单独执行的方式虽然保证了单个项目间装配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但也大幅地提升了公司的营运成本,经常出现同流向,不同项目间车辆装载率不够的情况。本成果实施后,公司综合分析了执行项目所处地理位置,对流向做出了明确的划分。将全国分为华中、华北、华南、东北、华东、西南、西北和中南8 个主要区域,同时对区域内的电站主要建设区域做出了进一步的分类。

  使用ERP系统比对计划内容,合理配置产品装载。通过流向的分类,并依据前期积累的大量项目路勘数据导入公司ERP系统。结合公司ERP系统中的库存记录,结合生产预调数据和项目方案计划的汇总分析生成相应的可发运产品数据。

  使各项目管理员之间可以通过项目关联性数据共享,对同流向的不同项目进行高度整合,对同流向不同项目的产品进行合理化的装载与搭配。

  为保证产品在途的安全性与运行环节受控,公司对所有运输车辆均采用GPS与手机三角定位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对运输车辆进行在途监控。车辆需按公司路勘安排的行驶路线在规定时间范围内行驶,如运输车辆在线路规划的路线中已标注交通难点点位中停留时间过长,项目管理人员将第一时间与驾驶员取得联系,并对驾驶人员进行技术支持或提供当前点位附近的可支援的第三方物流配套服务商进行辅助通行。如运输车辆在途停留周期过长或线路偏离规划路线时,系统将自动向项目管理人员发出提示信息,项目管理人员将第一时间联络驾驶人员质询,并责令其继续行驶或回归规划路线行驶。

  通过诚信体系甄选出的车辆因长期合作的关系,可定期、不定期地接受公司的安全驾驶与产品运输在途防护等培训,培训方案主要以新安全知识、产品装载要求、政策法规贯宣等内容集中式培训。临时性知识及通知以宣传册、宣传短信方式推送给各合作方。同时,所有合作车辆可接收公司线路规划中的交通路障提示、周边第三方物流配套服务提示等在途服务信息,接受公司项目管理人员的电话、短信服务和管理。此举确保了社会车辆的使用与管理均与公司车辆的使用与管理同步化、一致化。出现事故或故障时,社会化车辆与公司车辆一样可以接受公司应急机制管理与应急服务支援。

  通过以上措施,与公司合作的社会车辆对运输质量、安全知识的理解认识程度普遍较高,同时能接受公司的统一管理,享受公司提供的一切服务。在管理过程中,三辰公司管理的社会车辆在途管理与安全控制明显强于其他公司松散型的社会车辆合作模式。

  传统模式下的物流运输合同一般以车面交货为主,即承运方将产品送达客户,客户验收后视为交付完成,物流企业与最终客户间因无合同关系,除交付环节外几乎没有沟通。针对这种情况,为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强化企业自身在产业链中的深化融合,公司提出物流服务向后端延展的服务增值策略。即通过物流服务各环节的信息收集与反馈,向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及电厂客户提供额外项目相关信息沟通服务,以此来提升公司服务的价值度。公司自按此方案提供各项增值服务后,加强了公司对于现场进度的情况收集,即可用于公司后期发运任务计划,也通过定期、不定期以报表的方式向客户提交公司于交付现场收集的各类信息。此工作的执行在并无增加大量成本的情况下,获得了极好的用户体验,同时也强化了公司的管理、加强了公司发运工作的计划性。

  主要创新点

  本创新成果使用技术化手段对社会化车辆进行前期验证,对车辆在途过程进行全面的管控,使车辆的运行得到全面的控制。经过系统数据的积累与充分数据挖掘、分析形成的社会化资源诚信体系的建立也对社会车辆进行了甄选,从而极大地保障了社会化车辆使用的可靠性。后期的产品装载知识与安全知识的宣贯也使得优质的社会化车辆服务能力得以提高,同时也加深了优质社会化车辆与公司合作的紧密程度。对于大型超限产品社会化分包的全面管控,使得社会化车辆如公司自有车辆一样顺利管控,从而使得大型超限产品因社会化分包而出现的双重风险降至最低。

  本创新成果中采用了GPS、手机基站定位、在途第三方物流配套信息的综合性GIS应用等多种信息技术,同时在数据收集汇总中,采用了及时收集、及时反馈、及时计算的ERP系统模块扩展。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演算,代替了大量的人工计算从而使整个物流流程具有及时高效、数据真实可靠、参考性强的特征,同时具备全流程可追溯的优点。这为物流项目执行中涉及的服务质量管理、安全保障管理、车辆控制管理及客户交流沟通提供了信息平台,也为公司迈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供应链企业的战略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本创新成果通过与制造企业的流程融合,从产品质量初检与信息反馈,到产品交付后与制造企业和终端用户间的信息交流,三辰公司与制造企业保持及时的沟通,这显著提升了供应链环节中制造企业的物流服务绩效,提升了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加强了企业间的融合互动,降低了生产成本,使终端用户获得了良好的服务体验,使物流服务在产品流通环节中获得了增值。

  创新成果推广价值

  一体化的风险管控方案模式可复制并快速应用至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全程风险控制模式下的运输一体化方案。经过项目执行前、执行中和执行后的流程切分与细节分析,其设计思路清晰且具备分段实施条件。同类型物流企业可据本成果实施流程,依企业自身情况进行全流程或分流程参考。

  该创新成果可为其他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发展提供参考。与制造企业的生产业务流程的无缝对接,使物流企业更进一步与制造企业从流程上加深了联动融合的深度。结果表明,物流企业的车辆满载率大幅提升,车辆空驶率降低,大幅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这种运作模式对于制造企业通过物流一体化来提高物流服务的响应度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也提出了新的思路与借鉴模式。

  该创新成果也可为装备制造业物流改进服务提供相应的借鉴。基于物流行业中的专业细分,电站锅炉工程物流中涉及的运输装载物通常与其他机械设备制造业产品具备一定共性,对于运输物流企业参与同类型或其他类型的机械装备运输具备一定的借鉴价值。实施本成果,既为物流企业自身产品发运流程的优化提供了决策依据,也为制造企业提供了生产排程的参考依据,同时最终用户的需求与意见也能得到及时的反馈而提升了用户的服务体验。不仅对大件运输型物流企业改进业务模式有着推广价值,而且对于装备制造业提升物流服务水平,也是很好的借鉴。